近年来,极端强降雨事件频发,城市内涝风险加剧。我省部分城市在应对短时强降雨时,社区层面的预警精准度和应急响应效率仍有提升空间。为此,眉县政协建议:
一要构建“社区网格化”暴雨内涝风险预警系统。在现有气象预警基础上,叠加城市地理信息系统(GIS)和高精度地形数据,结合历史积水点信息,开发面向社区、小区的精细化内涝风险预警模型。通过手机APP、小区广播、业主群等渠道,向居民推送基于精准定位的个性化预警信息(如“您所在小区未来1小时积水风险等级为橙色”),并附带具体防范指引。
二要加密部署低成本智能感知设备。在重点易涝社区、路段、地下空间入口等关键节点,推广安装低成本的水位传感器、雨量计等物联设备,实现积水深度、雨强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报警(信息直通社区工作站和区级应急平台)。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利用现有监控摄像头进行AI图像识别辅助监测积水。
三要推动社区应急预案“实战化”与演练常态化。指导各社区修订完善暴雨内涝专项应急预案,必须明确到具体楼栋、具体责任人、具体转移路线(含备用路线)、具体安置场所(含物资储备)、特殊群体“一对一”帮扶责任人。每年汛前至少组织一次覆盖全员的实战演练,重点检验预警接收、人员转移、应急抢险等环节。
四要建立“预警-响应”无缝衔接机制。明确不同级别预警信号下,社区自动启动响应的流程和时限要求(如黄色预警加强巡查、橙色预警准备转移、红色预警立即转移)。整合社区干部、网格员、物业人员、志愿者力量,建立汛期应急联动队伍,明确职责分工,确保预警信息能迅速转化为具体行动指令。在社区显要位置设置清晰的应急疏散路线图和安置点指示牌。(眉县政协 钟声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