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 > 社情民意 > 2025年度

关于规范中小学电子屏幕使用、加强学生视力防护的建议

来源:宝鸡市政协 发布时间:2025-08-01 14:45

当前,电子屏幕(如一体机、投影仪等)已成为中小学课堂的主要教学工具,但由此引发的学生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。如:反光与视觉疲劳、使用时长超标、设备技术缺陷等问题,都会加剧学生用眼负担,长期注视高亮度屏幕还会引发眼睛干涩、酸胀、流泪等症状。  为此,金台区政协建议:

一要强化政策执行与技术监管。建立动态监测平台,开发“智慧护眼校园管理系统”,实时采集教室屏幕使用时长、环境光照度、学生坐姿等数据,自动生成班级用眼健康报告,并与区域教育云平台联动预警。推广“电子屏限时使用”技术,如武汉市某小学通过后台软件强制每节课使用不超过12分钟,倒逼教师优化教学设计。将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纳入学校考核,设立家长举报渠道,严查违规超时使用。

二要优化设备与教室环境。强制要求学校采购符合国家护眼认证的电子设备,如类纸护眼屏、防眩光屏幕,并定期检测设备性能。推进“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”,采用自然光模拟灯具,调整屏幕安装角度,减少反光干扰。普及人体工学课桌椅,推行“可升降桌椅+脚踏板”组合,每学期根据学生身高调整2次,确保读写时“一拳一尺一寸”标准坐姿。

三要推动教学模式改革。低年级课堂优先恢复传统板书教学,减少电子屏依赖;中高年级采用“混合教学”,核心知识以板书为主,电子屏辅助动态演示。增加课堂互动与实践环节,如武汉市某校通过分组讨论、实物教具等替代单向屏幕教学,降低学生被动用眼时长。开发“轻量化交互课件”:组织教研团队设计符合护眼规范的课件模板(如背景色采用豆沙绿、字体不小于24号、单页动画不超过3个),减少无关视觉刺激。

四要加强家校协同护眼教育。学校定期开展视力筛查,建立“一生一档”视力健康档案,联合医疗机构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。成立“校园视觉健康中心”,配备专职校医与验光师,每学期开展2次屈光度、眼轴长度等深度检查,对视力下降学生启动“1名教师+1名家长+1名医生”的三方干预。家长需监督学生课外电子设备使用,限制短视频、游戏等娱乐时长,鼓励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。联合社区规划“10分钟护眼步行圈”,将自然观察、体育课等内容延伸至公园、博物馆;试点“户外课堂日”,每月安排半天室外跨学科实践。(金台区政协 蒲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