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、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。宝鸡市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,近年来积极实施“1454”战略,以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为统领,全力打好“提振消费硬仗”。但在消费动能持续增强的同时,仍存在传统商圈业态滞后、县域商业同质化、文旅融合浅层化、环境建设与长效机制不足等深层次问题,为此,民建宝鸡市委会建议:
一是深化供需改革,打造新增长极。实施“消费筑基工程”。大宗消费升级。设立2亿元“以旧换新”专项基金,对绿色家电、智能家居按售价15%补贴;推行新能源汽车“购车-充电-保险”一站式补贴。服务消费扩容。发展银发经济,建设社区“一站式康养服务中心”;试点育儿补贴券,激活亲子消费。构建“宝鸡优品”矩阵。打造“宝鸡美食地理标志”体系,认证擀面皮、臊子面等100家老字号;设立工业消费品创新中心,开发青铜器文创(青铜器纹饰餐具)、钛合金日用文创品等特色商品。
二是重塑消费场景,激发市场动能。实施商圈焕新“两大行动”。老商圈再造。在经二路等区域推行“更新单元”模式,要求开发商改造时配建30%文化体验空间。智慧商圈示范。在高铁新城、金台大道商圈试点AR导航、无感支付全覆盖,打造“15分钟智慧消费圈”。县域商业“主题赋能”。结合地域禀赋培育“一县一IP”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文化IP场景化。在陈仓老街建设“何尊小镇”,打造青铜纹饰光影秀、周礼宴乐沉浸剧场。景区带动力升级。支持关山草原创建5A级景区,配套建设房车营地、树屋酒店,开发“牧场婚礼”等特色消费产品。发展“赛事经济”。依托宝鸡马拉松等赛事,打造渭河滨水运动消费走廊。实施“24小时消费城市”计划。划定渭滨路、金台大道为夜间经济示范区,延长外摆时段至凌晨2点,开通“夜消费直通车”,串联商圈、景区、夜市。打造“宝鸡夜宴”品牌。联合令氏家外家等老字号推出西府小吃深夜食堂,配套“辣子火锅文化展演”。
三是创新服务生态,拓展消费空间。建设“西秦消费云”平台。整合全市商业资源,推出“一码通享”消费卡(集支付、积分、导览于一体);建立消费数据中枢,动态发布“消费热力图”,引导企业精准布局。推行“消费环境五星认证”。制定《商场景区服务标准X条》,对无障碍设施、多语种服务等进行评级;实行“消费纠纷先行赔付”制度,建立商家信用“红黑榜”。
四是强化政策协同,筑牢保障根基。创新金融支持工具。设立消费产业基金,对智慧商业、首店经济给予贴息贷款。建立“消费人才池”。实施“商业精英回流计划”,对引进的零售创新人才给予安家补贴; 在宝鸡文理学院增设消费大数据专业,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。建立保障机制。将消费场景建设纳入全市“1454”战略核心内容,建立“市长挂帅、部门联动、区县竞赛”机制。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,需以场景革命驱动供给创新、以制度突破激活市场潜能,推动宝鸡从西北商贸节点向消费资源配置枢纽跃升。